首页

另类鞭打调教

时间:2025-05-26 06:41:13 作者:(经济观察)中国能源领域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浏览量:67035

  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王梦瑶)中国能源领域上下游企业中,机器人“员工”正越来越多。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伊敏露天矿位于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这里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高寒环境下,露天煤矿设备能否稳定运行、如何保障人员作业安全等,备受关注。伊敏露天矿年度工程量约1亿立方米,峰值作业车辆超过300台,此前全部采用人工驾驶,从业人员超过1200人,驾驶员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安全管控难度大。

  5月15日,中国首个百台级纯电动无人驾驶矿卡集群在这里投入运营。与传统矿卡不同,此次投用的“华能睿驰”纯电动无人驾驶矿卡前方完全取消了传统的人员驾驶室,车内安装了564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单次换电时间小于6分钟,满电状态可拉载90吨货物行驶约60公里。

5月15日,百台无人电动矿卡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的伊敏露天矿正式投入编组运营,标志着全球首套“零碳、无人、智能”露天矿运输系统投运。图为无人电动矿卡在伊敏露天矿运行中。 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华能蒙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树学表示,这些无人电动矿卡单车综合运输效能达到人工的120%,创下无人驾驶电动矿卡领域全球最大吨位、最快运行速度、最低运行温度三项记录。

  从一台到百台,中国首个百台级纯电动无人驾驶矿卡集群的成功投运,标志着中国矿山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迈向了规模化应用,智能矿山建设加速推进。

  今年4月,中国新核准5个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中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高质量、高密度、清洁低碳的核电,正在中国能源转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广核研究院设备所主管研发的工程师王国河对中新社表示,取水隧洞是核电冷源海域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是核安全的重要保障。电站运行时,海生物不可避免地附着在取水隧洞内,需要及时清理。传统人工清理方式依靠工人在超过7米高的移动脚手架上使用铁铲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

  机器人“同事”派上了大用场。据介绍,海底隧洞海生物清理机器人能在90小时内完成约10万平方米的海生物清理任务,实现2000余吨海生物的安全、高效、全面、智能无人化清理,作业效率相比人工提升200多倍。

  王国河表示,该机器人以无人化作业革新传统模式,打破了传统人海战术模式,将工人从危险、困苦的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助力核电的安全、稳定、友好运行。

  在燃气领域,各种智能化设施也早有应用。

  燃气管网的安全巡检工作不容忽视。以往人工巡检往往会处在风吹日晒雨淋的工作环境下,员工负重徒步巡检效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工作精度和泄漏检出率,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燃气近年来探索试用搭载检测精度为十亿分之一的PPB( Part per billion,十亿分之一)级高精度巡检车。

  这位“同事”运用先进的光腔光谱测量技术分析采样气体,通过位置、风速、风向、气体浓度等采集数据实时计算管网的中高风险区域、甲烷来源,使得检测灵敏度提升1000倍。

  据介绍,自2022年6月开始试用至2024年年底,PPB高精度检漏共计91000公里,巡检效率提高,检测能力增强,检漏准度提升。上海燃气方面今年还将继续推进PPB两轮助动车巡检方式,实现对背街小巷等狭窄区域的灵活覆盖,进一步提升PPB高精度巡查覆盖面。

  中国能源领域智能化设备与传统人工的深度融合,使得上下游行业的工作效率、工作精度和安全性都得到极大提升,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得以降低,智能化升级正成为全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通讯|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共赢未来——中德汽车产业期待续写成功故事

“我们将展厅布置成水密隔舱福船的样式,盛放展品的装置被设计成货柜的样子,让观众感觉步入船中,探索每一个隔舱内的手工艺珍品。”该展览策展人之一卢川近日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

“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前景广阔”

今年10月,乌镇交警中队在微信及支付宝端上线“智行乌镇”,这款小程序整合了乌镇景区及镇区7000余个停车位信息,还囊括了公交、公共自行车、公共电单车等公共交通资源。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稳中有进!上半年高质量发展取得这些新进展

不仅如此,《指导意见》还对装配化改造、隔震减震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裁孙英说,“将来高校学生家长送子女入学,很可能优先选择入住采用隔震减震、装配式装修等技术的宿舍,这样能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抗震安全、消防安全更加放心”。

中菲执法部门合作遣返3名绑架犯罪嫌疑人

古特雷斯表示:“为和平而努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当前区域甚至全球安全与稳定正在不断遭到破坏,不管中东还是全世界都无法再承受一场战争了。”

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开幕

会议同期举办了“智能感知与能源装备技术展”。据介绍,共同体的成立为成员单位搭建了深度交流合作的平台。大会上,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分别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签署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和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签署中高职贯通培养协议,和南通友联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中试车间协议,和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签署师资互聘协议。(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